银雀山汉墓竹简兵书影响全世界

1974年,中国《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消息传到世界各国,成为震惊世界的考古重大发现,在全球兵学界引起的轰动不亚于爆炸了一颗原子弹,辐射五大洲。时隔40多年,其“辐射效应”长久不息,持续不断地影响全世界。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在世界外交谈判桌上、在世界军事变革中、在世界经济大潮中、在奥运会和世界杯的赛场上,乃至在全世界的媒体上,发出中国声音频率最高的是孙子语录,讲述中国故事最精彩的是孙子故事。

“孙子传播热”冲击全球视野       

 

银雀山汉简,1972年出土于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完整简和残简近5000枚,内容包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晏子》、《守法守令十三篇》、《元光元年历谱 》等先秦古籍和古佚书,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哲学、兵法、历法、文字、简册制度和书法艺术等提供了珍贵资料。

 

 当时,世界各国主流媒体连篇累牍报道这一消息,仅日本《读卖新闻》、《朝日新闻》、《产经新闻》、《东京新闻》、《每日新闻》、《东京时报》这6种报刊在当年的19天中,就发表了21篇消息和专稿。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产经新闻》连续20多年每周刊发5名企业家的座右铭,其中不少孙子的名言,使《孙子兵法》在日本家喻户晓。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纽约邮报》、《国际先驱论坛报》、《华尔街日报》等美国主流媒体也大篇幅报道银雀山出土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并发表大量社论、评论和文章,在美国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美国主流媒体评价:“孙子继孔子之后,成为西方最著名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孙子兵法》已成为全世界各行各业的致胜秘笈”;“2000多年前冷兵器时代的孙子,竟成了西方制定核时代战略、战术的精神支柱,这是孙武万万没有想到的”;“中国无可置疑地正在崛起——但中国的崛起方式却十足地建立在这位古代战略家的思想上”。

 英伦《卫报》把《孙子兵法》列入100本最佳非虚构书籍,并列为政治类书刊第一。英国《金融时报》也将《孙子兵法》13篇内容英文译文,制成30页特刊出版。英国BBC曾报道说,从相关书目来看,西方人不仅用《孙子兵法》来指挥作战,还将其原则广泛应用于商战、人际关系。

 2000年开始,韩国收视率最高的韩国电视台、韩国文化电视台开设“孙子兵法大讲堂”,作了450场电视讲座;韩国教育电视台也开讲《孙子兵法》,作了44场电视讲座。

 20113月,美国《侨报》、法国《欧洲时报》、新加坡《联合早报》、日本《中文导报》等18家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主流华文媒体共同评选出“中华五千年10大名著”,《孙子兵法》被排在第三位,在海内外华人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20121029日,德国《明镜》周刊撰文指出,中国和平崛起,成功发展的重要思想体系是孔子和孙子。2014926日,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刊登了题为《从中国古代军事指挥学中学什么——前辈的遗产不会在书架上落灰》的文章。201556日,印度LiveMint新闻网发表题为中国外交战略遵循《孙子兵法》的文章。

“孙子研究热”在全球方兴未艾


 

银雀山汉墓出土后,全世界孙子学术研究方兴未艾,研究机构如雨后春笋,遍布全球,专业或业余的研究人员数不胜数。日本、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相继成立了孙子兵法研究会、研究学院、国际沙龙、世界兵学社、兵研社、孙子兵法网站等学术研究和传播机构。

 1980年,创立兵法与经营融为一体的“兵法经营论”的大桥武夫在日本成立了“兵法经营塾”,并担任塾长。之后,日本先后成立了兵法经营研究会、国际孙子俱乐部、孙子兵法国际研究中心等学术研究机构。目前,日本孙子研究者和爱好者已逾20多万人。

 银雀山汉墓出土引起日本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并投入大量精力进行研究。1976年,村山孚、 金谷治先后整理出版了《银雀山汉墓竹简一一孙膑兵法》。河野收在《防卫大学纪要》19799月号开始发表研究竹简本《孙子兵法》的系列文章,一直到1983年3月号结束,跨度达5年之久。  

 银雀山汉墓出土引发了美国人对中国孙子的强烈兴趣,不仅是美国军人,而且发展到美国社会,形成了美国人研究《孙子兵法》的第一次高潮。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美国举行了上千次孙子研讨会和培训班。据不完全统计,除军界和专门研究机构外,目前美国民间已有近百个研究《孙子兵法》的学会、协会或俱乐部在频繁活动。

 法国、英国、俄罗斯等欧洲国家有一批高层次的军事和战略研究机构的学者从事孙子研究,政治界、经济界、学术界也有一批热衷孙子研究的学者,意大利有数千名专家教授为主体的孙子研究者。

 波兰著名历史学家、汉学家克里斯托夫·高利科夫斯基,根据中国出土的银雀山汉简,在研究《孙子兵法》上成果颇丰:《孙子兵法》“九地篇”第七段“四五”两字,古今中外没有恰当的论述和考证,这一千古之谜却被他破解了。他不仅在银雀山发掘的竹简“善者”一文中,破解了“四五”用兵密码,还通过对竹简的研究,对孙子“用间”篇中的“师比”几个字作出了更符合历史沿革的论述和考证。

 马来西亚郑良树教授从“帛书”考证确定《孙子兵法》其著作年代在公元前496到前453年之间,他的最新的发掘资料支持了13篇是在春秋末期时就以今日所见的形态加以编成的观点。郑良树根据银雀山汉墓出土资料所引及《孙子》文字来考察,认为春秋末年及战国早期,社会变动非常剧烈,动辄十万兵队,数年的战争,不会没有的,并认为军制、战术等都是长期性的孕育和演变,春秋末年战国早期未必不是它们孕育的开始,何况军事家们对这些战术、名词等,都比常人更会有敏锐的“先知”。

 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语言系讲座教授曾志雄根据银雀山汉墓竹简,论述孙武杀姬与吴王爱才。银雀山汉墓竹简中有《吴问》一篇残简,记载吴王和孙武的问答。他认为,如果说孙武宫庭勒兵是初见吴王时小试牛刀的话,那么吴问便应该是勒兵之后“卒以为将”的后续对话。《见吴王》、《吴问》和“勒兵斩美”同样显示了吴王阖闾对孙武的尊崇和重视。 

 澳门大学中国文学讲座教授杨义用银雀山《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出土竹简,考证孙氏家族与兵学传家。在孙武南迁百余年后,孙氏家族又诞生了一位兵学天才孙膑。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中“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必攻不守,兵之争者也”的思想 ,与《孙子兵法·计篇》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以及《虚实篇》之“攻其所不守”、“攻其所必救”若合符契,并且运用得更加出彩。由此引发的桂陵之战,竹简本《孙膑兵法》明言庞涓和田忌各“带甲八万”,可补《史记》、《战国策》之不及载。《孙膑兵法》竹简尚存的《威王问》篇中,孙膑回答了齐威王问用兵的三个问题和若干小问题,回答了田忌的五组问题。其中提出的“让威”,诱敌、轻兵试敌一类计谋,在马陵之战中都在运用中有所变通。

 随着银雀山汉墓《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等兵书竹简的出土,解开了“二孙”之争的千古之谜,海峡两岸的《孙子兵法》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两岸的兵学破冰之旅和学术交流也由此展开。1975年,在大陆文物出版社公开出版《银雀山汉墓竹简》后,台湾学者即纷纷投入对竹简兵书的研究,进入竹简残文作白話的释义及传世本的比较。


图文展示(1)
ABUIABACGAAgk9yT9QUotJiLvgEwvAU4kAM

区文体和旅游局领导莅临孙武纪念园 检查指导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工作


ABUIABACGAAgk9yT9QUotJiLvgEwvAU4kAM

区文体和旅游局领导莅临孙武纪念园 检查指导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工作



第一行副标题

请输入内容

请输入内容请输入内容

请输入内容

请输入内容请输入内容
第二行标题

请输入内容

请输入内容请输入内容

请输入内容

请输入内容请输入内容

请输入内容

请输入内容请输入内容
第一行主标题
第二行标题
第三行标题
第四行标题